在疫情防控下,濟寧市美術(shù)館開展線上活動,將每周線上直播講解一位藝術(shù)大師的“藝術(shù)人生”。
第一堂課我們將帶領(lǐng)你走進卡拉瓦喬的世界,卡拉瓦喬是十七世紀少數(shù)生前聲名顯赫,死后被長期遺忘的畫家;同時又是二十一世紀少數(shù)個展?jié)M天飛,在歐洲各大美術(shù)館都有作品亮相的畫家。但是除了“畫家”,卡拉瓦喬還有好幾個讓他引以為豪的頭銜——流氓、賭徒、殺人犯、逃犯……他讓我第一個認識到,原來“天才”并不一定是用來形容正面形象的。卡拉瓦喬的主角從來都不是跌倒的圣人,而是站立的罪人。
從某種程度上講,卡拉瓦喬是一個自戀者,因為自畫像貫穿了其藝術(shù)生涯;但是,從另一方面來看,他又并不自戀,因為他并不是單純地創(chuàng)作自己的肖像,而是以自己為模特創(chuàng)作主題性作品,而這些主題往往和時代與更深層次的個人機遇有關(guān)。
01
《基督下葬》
The Entombment of Christ
約 1602 - 1603 年,梵蒂岡博物館
02
《抹大拉瑪利亞的狂喜》
Mary Magdalen in Ecstasy
約 1606 年,私人收藏
03
《圣彼得受難》
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
約 1601 年,羅馬人民圣母教堂
04
《被斬首的圣施洗者約翰》
The Beheading of Saint John
約 1608 年,馬耳他瓦萊塔圣若望副主教堂